close

基金是我用最久的投資方式。目前只有二檔我是認賠,一檔是野村中東非洲,另一檔是統一的國內基金(名字我忘了,印象中好像是基金清算,被迫認賠,二檔的賠數目總計七仟元左右,其中,野村中東非洲我賠了六仟多,統一的那檔賠幾百元。

大學時,因為和同學聊天,才知道有基金,那時,什麼都不懂,傻傻的把打工賺來的二萬多交給老媽,說要買基金。我媽只懂股票,完全不懂基金,問了她銀行朋友,就投入當時的怡富日本基金,又經過一個暑假打工又投入二萬多。我和我媽完全都不知道要去追蹤,停利停損的。直到家中出了大狀況,爸媽的戶頭被凍結,家裏完全沒錢生活,想到了這一筆錢,贖回之後,竟然有九萬多,而這筆錢,對當時來說,是一筆救命錢。也埋下了我對基金的好印象。

大三開始半工半讀,沒多餘的錢投資,就算工作,所有的錢也都拿去家用,只過著領零用錢的生活,直到去異地工作,將薪水和獎金依比例三分之二給家裏,自己靠著三分之一的薪水過日子。硬是逼自己存下一筆錢,買基金,但每個月存的錢,頂多只有一仟元,連最基本的定額三仟都買不起,幸好,那時已有網路銀行,基金可以自行設定是否扣款,每三個月買一次,有獎金時,再多買幾個月,那時就是買被清算的統一的國內基金,二年多,就一直不賺不賠的渡過。被清算後,加上手續費,賠幾百塊。或許是第一次日本基金救了全家的印象深刻,所以,這次賠錢沒有讓我從此不碰基金,反而是開始閱讀理財雜誌,聚焦在基金的知識。重新選基金,慢慢的開始瞭解如何選擇比較優質的基金。

從新開始的基金是富達新興市場,漸漸的擴及了霸菱歐寶基金,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-全球債券基金,偶爾危機入市泰國基金,都讓我賺到不錯的收益,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有第一桶金,因為每次獲利贖回時,剛好家中就有急用,只好拿回家。雖然,沒有存到很多錢,但也因此又一次次的渡過了家中各種的經濟狀況。尤其是霸菱歐寶基金,真的是陸續救我們家好幾次,對它也最有感情。所以,後來因為不看好歐洲而停止時,還滿感傷的。

結婚之後,每月改成固定二萬元給爸媽,等小孩四歲上幼稚園,因為家中開支變多,改成固定每月一萬元回娘家。手中可調度的基金變多,開始想利用基金存小孩的教育金,自己和老公的退休金。也因為老公屬於保守的個性,再加上有小孩後,花在投資理財上的時間變少,決定把手上的基金來個大整合,除了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-全球債券基金是基本不動之外,其它的單一國家,或是伏動性較大的基金,全部停止,改轉入全球型股票基金,和亞洲區域型基金(排除日本),科技基金為主。雖然,剛開始很不習慣,因為起伏不大,相對報酬率也沒以前來得高,好幾次都想回歸之前的方式,但考量投入的時間,一直耐著性子,過了二年後,開始習慣了,就帳面來看,整體報酬率整個被鎖定在-7%~10%之間震蘯。對於全球型股票基金,我真的有點相見恨晚,因為之前和投資基金的學長聊天,他告訴我,他買的全球型股票基金三年來,都一直不賺不賠的,讓我覺得不想不去碰觸,直到看了怪老子的書,又重新認識了全球型股票基金,覺得全球型股票基金是個獲利穩定的好標的,非常適合當核心基金。

我的習慣方式是用衛星去養核心基金,每個月固定投入衛星基金,等到賺錢贖回時,再分批投入核心基金。而這也影響我後來股票也是採用這種方式。和一般理財書教的先存核心再衛星的方式不同,會這麼操作,主要是因為我和老公都還在賺錢,再加上看了艾爾文的理財網站後,建立了六個月的緊急備用金(我很感謝艾爾文,自從有了緊急備用金,整個理財心境大不同),所以,可以忍受比較長期的虧損。

基金的投資方式,我主要是參考蕭碧燕,怪老子,艾爾文三個人的投資法,再加上自己實際操作後,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方式,目前手上的基金,只要績效不是太差,我都不太會換。

目前的投資基金的方式(已使用了五年):

核心基金:只買不賣,衛星基金贖回的錢分三批放入 -- 風險等級在 RR2 & RR3
衛星基金:區域型基金,科技基金(只有一檔),每個月固定扣款,15%~20%就贖回一半,大約一到三年就可以贖回,放入核心基金中--風險等級RR4 & RR5。

基金都是透過晨星評比選出,買那個區域則是看理財雜誌,提到那一個區域最多,就買那一區。另外,風險會最先考量,比如我很看好東南亞的發展,但因東南亞的政治和貿易起伏很大,我就放大到亞太地區,並注意投資區域是否某一個國家會過重,若過重則換另一檔。單一國家和產業完全不列入考慮,手上唯一一檔的科技股,是因為在結婚前就已投入,績效也一直都很穩定,就先留著。

這種組合方式,我只需要每二~三個月才看一次績效,一忙,半年才看一次。短期內大賺,不可能,但穩穩的賺是可行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彤雲 的頭像
    彤雲

    我的組成

    彤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